照片管理

  1. 一星:别人个人照片以及合照,集体照

  2. 两星:自己的照片

  3. 三星:符合标准的且能够入眼的照片

  4. 四星:特别出众的,要修的,可以用于发朋友圈

  5. 五星:很好,数量很少,几张,一般自己保留

  6. 先对所有照片进行3/4评级,然后再二次筛选,对3中较差的降为2,对3中集体照将为1,对4中非常震撼的、要进行精致的后期处理的升为5

摄影思路

\2. 地平线系列作品、

\3. 通透

\1. 通透是画面色彩影调层次丰富通明、空间感透亮深远、物体轮廓清晰明确等各种视觉和心理的综合体验。

\2.

\3. 还原白平衡,调整“色温”“曝光",调整画面中“白色”和“黑色",调整"高光”和"阴影",然后调整“对比度"“清晰度"“自然饱和度”,这样的基础调整能够还原照片正确的色彩、拉开层次、丰富画面的细节,在视觉上会让人感觉通透起来+雾霾去除功能

4. 影调

\1. 影调在摄影中的基本作用是创造色彩、光线效果,构成影片色彩和黑白的阶调(影调)基调。影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决定了这张照片的气氛

0~3****区为低明度,其对应的调性称作低调,由于它颜色比较暗,人们常常习惯称其为暗调。一般来说,黑或黑灰色占绝对优势的照片,称为低调照片低调的照片使人联想到黑夜,能给人神秘、含蓄、肃穆、庄重、粗豪、倔强和力量的视觉感受。低调形成的基础为黑色,但照片并不是黑成一片,必须在相应的位置辅以亮色(高光),正因为有大片的暗色调烘托陪衬,小面积的亮色就会显得突出而成为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

4~6****区为中明度,其对应的调性称作中调,也称灰调。中调是由各种灰色阶调为主构成的影调,为照片的基调,可以产生平和与疏淡的感觉。虽然中调在影调上缺少强烈的冲击力,但对各类题材都有表现力,并且在表现形式上比较自由,使得画面贴近生活,不显张扬,主体感比较强,这也是大多数照片都是中调的原因。

7~10****区为高明度,其对应的调性称作高调,也叫做亮调。白色与灰色(偏白的浅灰、浅灰、中灰)占绝对优势的照片,称为高调照片。高调照片给人以圣洁、明朗、开阔的意境,所以高调照片给人视觉感受为轻盈、纯洁、明快、清秀、宁静、淡雅与舒适。高调照片并不是“满篇皆白”,在浅而素雅的影调环境中,局部少量的黑色(或暗色)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黑暗影调所构成的部分往往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

如果明暗灰阶相差5级以上,则这种调子称为“长调”,即画面中的对比很强烈

如果明暗灰阶相差3~5级之间,我们称这种调子为中调,照片对比适中。

如果明暗灰阶相差在3级之内,这种调子被称为短调,照片影调对比很弱,画面整体层次比较平淡。

全长调,以灰阶中两端的黑白为主,比例大致相当,属于比较少见的情况在日常拍摄的照片中,其实最常见到的是中长调,照片在曝光正确的情况下灰阶以4~6级为主,画面直方图中包含了黑到白的丰富层次细节。

如果用色块比例(占面积最大的2块决定高中低,最大和最小的差值决定中长短)和影介数值来形象的概括视觉关系

我们以高调为例,对图10-10进行说明。高调的照片是整体偏亮的,所以高调的特征是画面中大面积都是亮色。虽然也有明暗对比,但是占整体画面的比例不大

如果是高长调,则既有黑又有白,影调跨度范围比较长,明暗对比强烈

高中调的跨度范围相对适中,没有暗部的极限颜色

高短调画面整体很亮,但是影调跨度非常短。对于中调和暗调的照片,可以依此类推。

这10种影调关系并不是纯粹关于黑白摄影的理论,在彩色图像中的道理也一样,色彩有从全长、高长到低短的调性划分,只不过带上了颜色的属性。

**在日常拍摄的照片中,最常见的是中长调,**在直方图中就是我们说的标准调色方式,黑白场都做实了,但是纯黑和纯白所占比例不多,大面积的是中间的灰性调子。我们有10种调性可能性,为什么大部分人调出来的照片都只是中长调?其实通过拍摄和后期处理,有更多的调性可以供我们选择尝试。

一张照片要有正确的黑白场,最好不要有纯黑和纯白。在本露中我们就可以彻底推翻这条理论了,Gibson的照片就是典型的黑白强烈对比,我们完全可以有纯黑和纯白,但前提是这种影调下照片主体的气氛是否到位

软调的作品注重灰色的表现,反差较小,黑、白、灰各影调层次都能很好地反映,给人的印象是层次丰富,质感细腻。

硬调的作品强调高反差,画面以黑白为主,去掉灰色的表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色调:

\1. 暖色调:暖色调是指以红、橙、黄等温暖的色彩为主要倾向的画面。暖色调有助于强调热烈、兴奋、欢快、活泼和激烈等视觉感受。

\2. 冷色调:冷色调是以各种蓝色(纯蓝、紫蓝、蓝青、青莲)为主要倾向的画面。冷色调有助于强化恬静、安宁、深沉、神秘、寒冷等视觉效果。

\3. 对比色调:如冷色调的天空与暖色调的汽车之间的对比,红色高跟鞋与绿色草地之间的对比对比色调给人的视觉感受是鲜明的,带有强烈的冲击力与刺激性,能够给人一种以鲜而不腻,艳而不俗的感觉。但一旦处理不当则会使画面变得杂乱无章而且刺目。

\4. 和谐色调:整体的色调、色相是和谐的(如图10-30所示),我们也称之为和谐色调和谐色调是由色相环中相邻的近色或靠色构成的

和谐色调虽不如对比色调那样强调视觉刺激,但却因其无色彩跳越让人感受到和谐、舒畅、淡雅、素净的视觉效果。

根据色彩饱和度划分的调性:

\1. 我们把这种由较深颜色(整体色彩饱和度高而明度低)构成的色调风格称为浓彩色调,也称作纯调浓彩色调的照片能够给人浓郁强烈(暖色基础)或低沉悲凉(冷色基调)的视觉感受

\2. 淡彩色调,也称不饱和色调:彩色调是由颜色较浅(饱和度低而明度高)的色彩构成,有强化淡雅、恬静气氛的作用。通常旅游休闲类杂志中使用的照片一般都是淡彩色调,会让人感觉非常舒服、平静、和谐。

\5. 选择影调:

如果我们要拍摄一位清纯的、气质高雅的白衣少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和选择画面的调性呢?

大多数人在高调、中调、低调中通常会选择高调

在软调、硬调之间选择软调

在冷暖、暖调及对比色调、和谐色调之间选择稍稍偏

暖的和谐色调

在纯调和不饱和色调之间选择不饱和色调

这个例子说明了基本的调性应用原理,在后期处理中调性可以作为我们操作的指导—我们修片之前先根据拍摄对象的习性以及照片的特征定调性,然后再去做具体的处理。

前期

    1. 使用方法是:在同一光源环境下拍摄一系列照片时,将立方蜘蛛放在画面中一同拍摄,然后在后期时通过它来较色,并且批处理照片。
    2. A.金属球,镜子一般的金属面可以记录下当时拍摄的光源情况。
    1. B.18%的灰,等同于灰板,但特点是有两个不同朝向的灰面。通常情况下,其中一个面朝向主光源方向,可校正主光和受光面的白平衡;另一个面朝向辅光或背阴面,可校正阴影面的白平衡。在校正白平衡时只能选择其一,这取决于画面主次和表达主体的选择。
    2. C.白色面,为纯白色,同样有受光和背阴两个面,常以受光面作为测定依据,对应Camera Raw“基本”选项卡中的“白色”。
    3. D.黑色面,对应画面中有层次和细节的深色暗部区域。
    4. E.绝对黑,它是立方蜘蛛黑色面上的一个黑洞,黑洞内部没有任何光线,因此在任何时候它呈现出的状态都是绝对黑,也就是死黑。

影调

img

全局修图基本步骤:

1. 图像上:画面校正

a. 相机镜头校正**(配置文件---微调/控制)**

​ i. 可以尝试场景预设

​ ii. 场景矫正,边角线条微调

b. 画面校准(水平校正→自动校准工具→裁切(16:9))

​ i. 扭曲度:向右拖动可校正桶形扭曲,并使向远离中心方向弯曲的线条变直。向左拖动可校正枕形扭曲,并使向中心方向弯曲的线条变直

​ ii. **垂直:**校正由于向上或向下倾斜相机而产生的透视,使垂直线变为平行线

​ iii. **水平:**校正由于向左或右倾斜相机而产生的透视,使水平线变为平行线

​ iv. **旋转:**校正相机倾斜

​ v. **缩放:**由小到大调整图像缩放比例,有助于消除由透视校正和扭曲产生的空白区域。

​ vi. **长宽比:**将长宽比滑块移至左侧,以调整照片的横向透视;将长宽比滑块移至右侧,以调整照片的纵向透视

​ vii. 适当晕影可以突出主体

​ viii. 在“裁剪”工具处于选定状态时,按住Command键(Mac)或Ctrl键(Windows)可以暂时切换到“拉直”工具,此时可双击预览图像中的任意位置,自动拉直图像。

c. 色差校准

i. 在亮暗相加以及光线复杂的地方(单向光,日出日落等)会有色差(容易出现在不受光的地方出现,通常紫边会出现在焦平面前部,绿边会出现在焦平面后部),高光区域的轮廓线上会出现紫色或绿色的色相

ii. 数量(0~20)越大代表去除的色边越多,但注意不要在图像中应用影响紫色/绿色对象的调整(注意不要在图像中应用影响紫色或绿色对象的调整

​ iii. 色相:调整受影响的紫色或绿色的色相范围(0~100),端点最小距离是10,为了保护绿色/黄色图像的颜色(如叶子),绿色滑块的默认距离会比较小,为了清晰看到颜色边缘可按住“ALT”键的同时拖动滑块,帮助观察边缘颜色的变化情况。

​ iv. 端点滑块之间的最小间距为10个单位。为保护绿色/黄色图像的颜色(如叶子),绿色滑块的默认间距会较小。

​ v. 校正时图像放大为100%以上

2. 光线校正:

a. 分析直方图

i. 切头溢出:波峰超过顶部的范围,意味着该区域有溢出:例如阴影区域切头溢出,,整个照片一定偏暗。

ii. 出现修剪警告

iii. 调子分为的高调、中调、低调,按照明暗反差层次用长、中、短来划分还有一种全长调,黑白两头多中性灰少,比例大致相当

2. 白平衡校准(RGB差不多的一个点)

a. 白平衡是由色温和色调两个因素决定的

b. 通常色温滑块的调节幅度较大,而色调滑块的调节幅度很小甚至不动

c. 18%的中性灰,对画面的色彩进行还原校正(画面中中性灰的RGB应该相等,要是不同,意味着画面整体会偏向超出部分的颜色),常按照人眼最适应的5500K或日光色温作为标准白平衡设置

d. 可以运用“颜色取样工具(S)”在画面上多点取样,对色偏进行分析与比较

e. 要是没有带灰卡,可以在画面中寻找类似灰色的地方进行调整→要是调整后还不满意,可在画面中继续寻找接近18%中性灰的部位。(可在该点用“颜色取样器工具”测该点的RGB值,例如:172,187,172,RB两值接近且平衡,G高出10以上,说明照片偏绿,通过数值分析和视觉对比也证明对该点选择正确)

f. 注意:18%灰色>白色>黑色,在白平衡色彩校正时基准颜色的选择

3. 色温

a. 色温滑块的左端是蓝色,右端是黄色;色调左端是绿色,右端是品色

b. 对光线影响,可以白平衡校准后再移动,可根据意境风格来调整色温

4. 色调

a. 为全画面补充颜色,可调整色温后再调节,但是尽量少动

5. 调整曝光(先观察直方图,曝光滑块)

a. +1.00相当于调大光圈值一档(但是景深没有变化)

b. 调节时按住“ALT”画面会以黑白红黄蓝的色块区域帮助用户判断照片过曝的情况,能有效避免曝光过度造成细节丢失。

6. 定位黑白场(白色滑块→**黑色滑块,对画面纯黑****/**白比重调整)

a. 按住“ALT”移动滑块,调节至画面刚好出现黑色的临界点(黑色代表阴影修剪警告,出现死黑色,出现一点点黑色即可),让画面和沉稳,不轻浮,若是人像,头发有层次和细节。

b. 快捷键:Q切换视图,进行原图和效果图对比// Ctrl++/Ctrl--放大或缩小图像

iii. 常以立方蜘蛛受光面作为测定依据

3. 针对性反差:反差”指的是画面层次的多寡和强烈程度,高反差层次势必减弱,低反差层次势必丰富

​ i. 对比度滑块(一般建议负调,留出空间),控制画面中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的反差和强弱,对于高反差场景的照片,要预留黑白场空间,适当降低对比度

​ i. 向右拖动“对比度”滑块,可以强化一下照片的影调层次,让影调显得更明显。

​ ii. 对比度的调整幅度不宜过大,一旦我们将对比度提得过高,那么不但会对照片的影调层次产生较大影响,还会强化色彩之间的差别,让照片的饱和度变高

​ iii. 直方图凸型,增加对比度;凹型,降低

iv. 可以先减小对比度,再加清晰度。

ii. 高光滑块(压低过亮区域)

i. 能够恢复亮部暗部的细节和层次还有影调

ii. 无论是恢复“高光”还是恢复“阴影”,幅度都不宜过大

iii. 阴影滑块(提亮暗部阴影)

i. 正向调节有效减轻阴影效果并修复加强阴影细节。

iv. 清晰度(减少反差,增加画面层次细节丰富度**)**

​ i. 图像自适应的对比度控制,用以提高或降低照片中间调的反差和对比度,而不影响画面的高光或阴影部分,使用清晰度功能的时候要适度,它不单单只有锐化的效果还能影响色调分布,随着正向数值的提高还带来了负作用****----加大了反差对比度,提亮了曝光(需要重新修正曝光)****。

​ ii. 清晰度在加肌理,不是在加锐化,半径颗粒比较大,对于女性皮肤会破坏,男性会有沧桑感,提高清晰度可以降低对比度来保持皮肤柔和,对于纹理,老年人也可以增加清晰度。反向清晰度可以柔滑皮肤,(雾,小孩等可以使用),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反向清晰度一点

iii. 负向调节“清晰度”滑块对减少照片的中间调对比度非常有用,较低的清晰度设置还能产生柔化、虛化画面的效果。在人像摄影中能改善人物的皮肤的状态。

4. 颜色表现:适当饱和度:

​ i. 自然饱和度

​ i. 正向调节时可以将欠饱和色彩的饱和度提升到超过饱和的程度,同时又减少、避免了将已经高饱和的色彩调节成超饱和的色彩,造成色彩太过焦灼。让看不见(为显示的或很不明显的,如衣服的泛黄)的颜色出来

​ ii. 负向调节时可以降低色彩的饱和度,但是即便数值为0时也不能完全去除色彩以至于变成单色的灰度照片,它所实现的效果是一种老化的褪色效果,色彩虽清淡(欠饱和度状态,更耐看,让人能够静下心来慢慢欣赏),但依然可感受,这非常实用。

​ iii. 饱和度

​ i. 饱和度可以降一点点,让画面呈现高级灰,让人感觉比较舒服(例如树叶等),让人很耐看。

​ ii. -100为灰度,+100颜色浓度翻倍

5.调色:

​ i. HSL/灰度

6. 层次感

​ i. 暗部区域或光线暗拍摄:

​ ii. 降噪→补黑色

​ i. 降噪以后一定要补一定的少量的黑色在里面,在进行锐化 2.alt锐化,轮廓线锐化,图像变实

​ ii. 降噪时要降低明亮度噪点,颜色噪点

​ iii. ISO越低越好

​ iv. 图像杂色包括明亮度(灰度)杂色和单色(颜色)杂色,前者使图像呈粒状,后者使图像颜色看起来不自然

​ v. 明亮度减少明亮度(灰度)的杂色。数值从0~100,且数值越高杂色去除越明显,画面变干净的同时也会变得更平滑,伴随某些细节被消除。当数值为0时,“明亮度细节”和“明亮度对比”滑块不可操作,意味着不具有任何明亮度减少杂色的效果。当数值设置为25时是一个既减少杂色又保留细节的平衡点,数值在25~100还有较大的降噪能力空间可以设置。

​ vi. 明亮度细节控制明亮度杂色的阈值。适用于杂色照片。数值越高,保留的细节就越多,但产生的结果可能会把真正的噪点错误的判断为细节,致使杂色反而增多数值越低,会提高降噪的效果,得到的结果会更干净,但可能会把真正的细节错误的判断为噪点,导致细节被处理掉。当明亮度细节滑块被设置为0的时候没有任何效果,默认值为50。

​ vii. 明亮度对比控制明亮度杂色对比。适用于杂色照片。数值越高,能更好地保存照片的对比度和质感,但可能使杂色的花纹或色斑变得明显。数值越低,产生的影调结果越平滑,颗粒细腻,但也可能使对比度降低,质感变差。默认值为0,此时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 viii. 一组是关于颜色杂色的调节(颜色、颜色细节、颜色平滑度)。

1. 颜色:减少彩色的杂色。数值可以设置为0~100,**数值越高,带颜色的杂色去除越明显,**当数值为0时,“颜色细节”和“颜色平滑度”滑块不可操作,意味着彩色噪点的降噪功能关闭。

**当数值设置为25时可以实现较好的彩色噪点降噪效果,**达到抑制彩色噪点和保留细节间的平衡的效果。

2. 颜色细节控制彩色杂色的阀值,并精调出充满锐度且细节丰富的彩色边缘来,对于噪点极其严重的照片,这项操作非常有用。当数值越高时,大概为75~100,边缘能保持更多的色彩细节,但可能会产生像素级的彩色颗粒和斑点。**当数值越低时,大概为0~25,越能消除色斑,抑制小颗粒,但可能会导致颜色溢出,饱和度降低。**颜色细节滑块设置为0的时候,效果被关闭。默认值为50。

3. 颜色平滑度控制颜色杂色间的平滑度。数值越高,杂色间颜色更加平滑。数值越低,杂色间颜色花,且对比度高。

​ ix. 在明亮度和颜色调整以后,还有噪点,一般是暗部的亮斑,需要补黑色:将黑色滑块左移

​ x. 最后进入细节面板进行适度调节

​ xi. ////////////核心

a. 不但要对亮度杂色降噪,还要对颜色杂色降噪,清除蓝斑

b. 补充黑色(调节色阶的黑场),如果暗部的黑色浓重而不发灰,噪点消除完毕。

xii. 注意:降噪过度会导致质感模糊,细节丢失

a. 锐化过度会导致质感过强,反差过大

​ xiii. 在Photoshop中也可使用菜单栏“滤镜>杂色>减少杂色”窗口中的参数设置来实现简单的降噪效果。但在实践当中,常常是安装第三方滤镜来实现更为高级的降噪效果

​ c. 锐化

i. 人像后期,锐化适合表现男性,老人的皮肤,不适合表现肤质较好,柔美的女性,儿童等,对于女性照片的处理常常要进行磨皮,柔化等处理。

ii. 在男性肖像中,人物的皮肤粗糙感,头发,胡子,衣服的质感都需要通过锐化来加强。

女性的,柔美的照片要有选择的,局部的进行锐化,通常在女性肖像中,头发则是需要锐化的部份,皮肤则是需要柔化处理的。

锐化适合加强毛发,皮革,布面,石材,树皮等物体的质感和细节,而不是和表现表面光滑的拍摄对象。人物的毛质帽子,皮肤,衣服,以及木质的背景都很适合锐化,对于肌肉的锐化,不但提升了皮肤的清晰度和质感,而且使得肌肉更硬,更结实,使男性更具有力量。对于形体之间的轮廓,边缘,锐化都是适用而且有效的。

锐化对于一些风景,景物等作品在质感上的提升同样有帮助。

对没有焦点,拍虚的影像,没有锐化的价值。

    1. 锐化工具可以快速聚焦模糊边缘,提高图像中某一部位的清晰度或者焦距程度,使图像特定区域的色彩更加鲜艳,在应用锐化工具的时候,若勾选‘对所有图层取样’复选框,则可以对所有可见图层中的图像进行锐化,但一定要适度锐化很容易使东西不真实。

​ iv. ACR****中基本面板的清晰度---左(图像柔化)---右(图像锐化)---全局调整,导致清晰度增加时,对比度也增加.

常在提高清晰度时适当降低对比度,图像清晰,且能防止对比度过度

​ v. **方法二:**细节面板~锐化~本质是针对轮廓线

​ a. 数量:体现锐化力度,用以调整轮廓边缘的清晰度,0代表关闭,通常:数量 设置较低,“类似USM锐化”,作用效果与相机RAW参数有关

​ b. 半径:定义锐化的算法,指对象的边缘的参与提升锐度的像素数量,默认值1,决定了锐化细节的大小,具有微笑细节的照片一般需要较低的值,反之可较大(但不能太大,会不自然)

​ c. 细节:调整在图像中锐化多少高频信息和锐化过程中强调边缘的程度,默认值25,较低的设置主要锐化边缘以消除模糊,较高的设置有利于使图像的纹理更加清晰,通常使用时将参数调至整个范围的中间,当细节滑块被设置为100的时候,软件可以合理处置基于镜头产生的模糊现象,这和photoshop的智能锐化滤镜中去除镜头模糊的过程10分相似。对于一张照片多的照片,调高细节后会使噪点的锐度同时提高。

​ d. 蒙版:主要控制轮廓边缘的数量和范围,有效降低照片中非边缘区域(拍摄对象表面区域)的锐化效果,使锐化集中在画面中的轮廓线上,使用时按住alt,蒙版就是锐化的有效范围,白色是锐化范围,黑色部份是不锐化区域。设置为零,全局锐化,数值增加,锐化范围从有轮廓线细节到主要轮廓线调节,设置100,图像中最重要的形状或轮廓会被锐化,这些白色线条往往是画面中对比度最强饱和度最高的边缘区域。对于人物照片的背景,全局锐化会出现大量的噪点,对画质造成损失,一般情况下,我们只针对画面中人物的轮廓线进行调节,锐化时不对背景进行处理,要应用蒙版,女性的皮肤通常不需要太多锐化(可以选用较大的蒙版数值,让皮肤部份也被有效遮罩起来),男性的皮肤可以通过锐化体现质感

​ e. 锐化时要进行100%放大,最好在输出(导出,保存)前再锐化,拍摄时,相机最好不要设置过强的锐化。

​ vi. 方法三:局部调整工具(调整画笔、渐变滤镜、径向工具),锐化时不可避免地会增加照片中的噪点和杂色,需要配合“减少杂色”相关调整,给图像调色、添加滤镜、图层操作、降噪,磨皮等,都会损失一些锐度,最终的时候应该锐化修复。

    1. Photoshop****中:
      1. “高反差保留”锐化法、
      2. 精细锐化》Lab明度通道锐化法:Lab 明度通道锐化法是专业摄影师最常用的一种锐化方法,可以避免锐化时产生的色晕和杂色,让锐化看起来更加的自然,也让我们有可能对一幅图片进行多次锐化。

​ c. **质感锐化:差值锐化法:**强化图像物体表面肌理,加强对象立体感和力量感:(男性,有质感的物体--石头等)

7. 效果

在Camera Raw“效果”选项卡有“去除薄雾”“颗粒。“裁剪后晕影”三大功能模块

      1. 颗粒
        1. **效果”选项卡中的“颗粒”用于模拟胶片颗粒以获得电影感的艺术效果。**在进行大尺寸打印时,也可以使用“颗粒”效果遮盖放大产生的不自然效果。
        2. 数量:控制图像中生成的颗粒数量。向右拖动可增加数量,设置为0时可停用颗粒。
        3. **大小。**控制颗粒的大小。设置为25%或更高的值时可能导致图像模糊。
        4. **粗糙度。**控制颗粒的均匀性。向左拖动可使颗粒更均匀;向右拖动可使颗粒不均匀,更随意。
        5. 大小”和“粗糙度”控件共同确定了颗粒的特性请在不同缩放级别检查颗粒,以确保具有所需的效果。
      1. 裁剪后晕影

        1. 及裁剪后的图像应用晕影以获得艺术效果
        2. ​ **数量。**正值使角落变亮,负值使角落变暗。
        3. **中点。值越高会将调整范围限制在离角落越近的区域,**而值越低会将调整应用于角落周围越大的区域。
        4. **圆度。**正值增强圆形效果,而负值增强椭圆效果。
        5. 羽化。值增大将增加效果与其周围像素之间的柔化,值降低会减小效果与其周围像素之间的柔化
        6. **高光。**当“数量”为负值时,高光优先或颜色优先效果有此滑块可用,控制图像亮区中的高光“穿透”程度,如在路灯或其他明亮光源照射下。
        7. 高光优先。在保护高光对比度的同时应用裁剪后晕影,但可能会导致图像暗区的颜色发生变化。适用于具有重要高光区域的图像。
        8. **颜色优先。**在保留色相的同时应用裁剪后晕影,但可能会导致明亮高光部分丢失细节。
        9. 绘画叠加。通过将原始图像颜色与黑色或白色混合来应用裁剪后晕影。适用于需要柔和效果的情况,但可能会降低高光对比度。

8.分离色调:

单色调图像/双色调图像:通过某种色调来代替画面中的黑白关系,使之偏向某种色彩倾向。

**单色调图像:可以仅对黑白图像的高光区(阴影部)着色,保证暗部(高光区)支持的颜色结构不受到影响,只用一中颜色代替黑白关系。**如图,只要色相都一样,就能对阴影区控制画面结构和暗部信息进行调整,完全不着色或少着色。

双色调图像:对两个区域着不同颜色,eg:亮部偏冷,暗部偏暖**.**

平衡:界定高光和阴影的分界标准,通过改变平衡来强化两个不同调整色调对于整体画面影响的强弱,一般向右移动平衡值作为主色调比较常用

9. 局部修饰

1. 修复笔刷按住Alt可进行删除修复,半径不要过大,记得调整羽化,打开使“位置可见”选项画面会暂时切换到黑白的高反差效果,供修复时定位

2. **渐变滤镜的特点是作用范围从边缘开始,使用时应从边缘往中间走。**使用时先调整参数再施加,建议画笔羽化开大点,减少痕迹,浓度较低。

云彩取样校色后,画面明显偏冷,因为补色关系,对于偏黄的云彩校色会得到蓝色的偏冷色调,当我们无法在画面中找到中性灰(18%)的情况下,最好的方式就是让画面有一个色彩倾向性,因为拍摄的时间是下午,我们可以把色温滑块向右调节,让画面色调偏暖一点

对于层次关系,可以调节黑色,白色用于填充画面中亮色的范围。

对于细节上,可以调节高光,让暗部地区的细节显现出来。

对于氛围,可以略微的压缩阴影部分,调节阴影滑块,-8左右.

对比度可以适当的增加,26左右.

对于晴天拍摄,我们可以使用渐变滤镜,对天空进行调节,让天空的颜色变得再暗一些,偏向蓝色一点,实际上就是要减低曝光减低色温,可以将曝光变为0.5,色温变为-35,让色温偏冷。

要做出被阳光照到的效果,需要对局部区域增加曝光,并提高色温,营造出夕阳的暖色,曝光增加1.2,色温增加54,

对于不受光的阴影部份,阴影处多数是冷色的,可以和画面受光的暖色互补

3. 删除局部调整,鼠标单击代表画笔修改的绿色圆点,直接按delete。

1. 羽化”是指画笔边缘的渐变范围,调整画笔中央黑色的实线圈和外面虚线圈之间就是羽化的范围。所以当羽化值调到很大时,实圈和虚圈之间的间朦就越大。“流动”的参数值实际上是和浓度相关的,所以建议大家干万不要把这个值调得很高,最好是数值稍微调小一点,操作时淡淡地一层一层往上去刷

10 输出:

​ \1. 成品:储存TIFF文件、16位,LZW适用于黑白。Adobergb

​ \2. JPEG文件夹:储存互联网输出文件、8、1500-2000、srgb

​ \3. 作品:每个月选最好的一张照片,一年12张

  1. 16:9的长画面 更具有电影风格 以暖色,暖白色,暖粉色,带洋红的日系风格,高光,过曝,欠曝等甜美风格,

  2. 对称能够更好的突现美丽

  3. 艺术处理上

    1. 画面重叠,类似于电影转场的那种,冷色调或暖色调,长画面,能够更加美丽

2.35:1

Q.E.D.


--------------------------------舟清颺的个人博客-------------------------------